山东中农普宁药业有限公司
  • 首页
  • 公司展示
    公司简介 总经理致辞 企业文化组织框架 公司资质公司荣誉生产与质量 公司视频
  •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 产品中心
    抗病毒类呼吸道类肠道类球虫类肾病类育雏类输卵管炎类大肠杆菌浆膜炎类营养类增蛋类解暑抗热类消毒剂类肌胃腺胃炎类混感类真菌霉菌类猪用产品热销产品产品配伍方案
  • 客户之家
    技术服务营销网络客户风采禽业行情疾病图谱技术学习
  • 研发与开发
    专家团队科研成果研发动态
  • 人力资源
    招聘信息活动计划培训中心
  • 在线留言
  • 在线QQ
  • 联系我们
  • 倍倍安官网
新闻中心   News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种粮积极性受挫 农村新型经营体何以“毁约退地”

    日前,记者在黑龙江、江苏、河南等粮食主产区调查发现,因粮价下跌、自然灾害、流转费居高不下等多重因素,部分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面临亏损,种粮积极性受挫,“毁约退地”现象在多地上演。目前,不少新型经营主体处于纠结、迷茫状态,围绕土地流转价格农户与种粮大户展开博弈。

  针对新型经营主体出现“毁约退地”的现象,受访基层干部和专家普遍担心,在粮价难以改观、种植收益显著减少的背景下,这一现象可能明显增多。这对正在开展的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形成冲击,也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患,并可能引发土地流转纠纷、激化经营者与承包户之间的矛盾。
  他们建议,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建议进一步完善规模经营风险防控机制,推行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新机制,防止新型经营主体“毁约退地”现象蔓延。
  多地上演“毁约退地”
  “现在看,玉米的行情比春耕时的预期还差,幸好没有流转那么多土地,不然赔得更多。”秋收来临,黑龙江孙吴县沿江乡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跃龙向记者表示,自己很庆幸今年春耕时把流转的1.8万亩旱田退了出去。去年该合作社同当地三个村签订了整村流转协议,合同明年才到期,由于土地流转价格高,王跃龙“忍痛”不再流转。
  像王跃龙一样“毁约退地”的并非个别现象。在江苏省,由于今年夏粮赤霉病暴发、连续阴雨导致烂麦场以及粮食收购价格下跌,各地种粮大户减产减收情况较为普遍,一些地方出现了新型经营主体退田弃种现象。江苏省如东县长沙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反映,四桥村有10个种田大户流转了2500多亩土地,近期这些大户集中向村委会打报告,要求退回流转的土地。
  “现在要看秋粮的情况,如果不能补上夏粮的亏损,就不干了。”江苏扬州江都区小纪镇迎新村种粮大户范红旗告诉本刊记者,他去年将流转土地从50亩增加到了180亩,每亩流转费800元,没想到因为天气原因和粮价下跌,今年夏粮减产减收,“实在不行也得把地退回去,不流转了。”
  在河南,今年麦收期间出现大范围降水造成63万亩农田受灾。此次罕见阴雨天气严重影响河南优质小麦主产区小麦品质,豫北部分地区农民、种粮大户损失严重。新乡市仙鹤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樊振勇告诉本刊记者,自己流转土地2000多亩,每年光流转土地就要40多万。这次受灾损失加一起超过100万元。今年他决定退地,“肯定不能再流转这么多了。”
  本刊记者调研了解到,目前有不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处于纠结观望甚至迷茫状态,并有退地意向,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冲击农业规模化经营
  相关专家向记者表示,由于新型经营主体亏损较多,“毁约退地”甚至个别地区发生的“跑路”现象会增多。这很可能对农业规模经营进程带来冲击,甚至引发粮食生产滑坡。
  其一,新型经营主体亏损或成常态。
  河南省浚县付庄村种粮大户付太华今年流转了1万多亩地,夏粮主种小麦、秋粮主种玉米。他为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小麦和玉米亩产分别为1000斤、1200斤,当地小麦平均售价0.95元/斤,目前玉米价格也只有0.7元/斤,由此一亩地年收入在1790元,扣除承包费850元,以及两季农资、浇地、人工投入1050元,还亏损110元。
  江苏泰州市物价局成本分局对所属兴化市、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区农本调查点39个农调户的小麦成本收益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其中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有10户。调查显示,规模种植户的亩均净利润为亏损478.06元,比一般种植户亏损297.49元高出60.7%。据扬州市委农工办的调查显示,上半年该市种粮大户亏损面达到一半以上。
  其二,“毁约退地”现象恐增多。
  黑龙江省北安市二井镇自和村党支部书记闫忠杰、孙吴县沿江乡副乡长吴德生等表示,种粮大户、合作社和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多是3~5年,在种粮收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毁约退地”现象明年恐怕要加剧。
  江苏省农委农业局局长马德云认为,目前“毁约退地”还不普遍,这与今年自然灾害较多也有关。但不少种粮大户都在观望,如果今年秋粮仍然难以补足夏粮亏损,“跑路”现象可能会增多。
  其三,农业规模化进程受冲击。
  “像我这样的本地人、有机械的种粮都亏损的话,换别人来种,也不可能赚钱。”范红旗说。受访基层干部普遍担心,粮价下跌丰产不丰收,首先受损的是种粮大户、合作社,他们的积极性受挫,“毁约退地”现象有可能将负面影响传导向正在开展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减缓农业规模化进程,甚至可能引发粮食生产的滑坡。
  纠纷增多影响基层公信力
  专家认为,除了对农业规模化进程的冲击外,“毁约退地”现象,还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影响。
  一方面,经营者与承包户的矛盾日益凸现。记者在基层调查发现,农村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在以往年份种粮收益尚可,经营主体还有一定的收益。目前,因粮食价格低迷,流转期限过长,经营主体亏本想“毁约”,而农民又不愿“毁约”,“毁”与“不毁”的矛盾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土地流转纠纷将增多。
  黑龙江省北安市二井镇自和村共有3.3万亩耕地,人口4964人,目前全村耕地流转给5个种植大户,其他农民多数外出打工。“流转价格降到大户接受的程度,农户不同意,按照农户的意愿价格,种粮大户不接受。”闫忠杰说,如果不按之前签订的合同执行,流转纠纷就会激化。该村的一位把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说,自己和大户签订的三年合同,每亩450元,“今年才到第二年,大户想每亩降到300元。那我能干吗?不按合同就是违约。”
  另一方面,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公信力造成影响。
  本刊记者在多地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土地规模经营涉及的承包农户较多,一家一户商谈签约工作量太大,不少地方由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出面组织竞拍、洽谈、签约,实现整组、整村流转。目前,新型经营主体要退租,群众将“怨气”撒向基层组织。
  江苏部分种粮大户和基层干部坦陈,一谈及降低流转费用,就有农户对村干部表示,“当初是你们要我们流转土地的,大户赚了钱不吭声、亏了就要降租金,合同哪能想改就改。”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罗村种粮大户武志明说,前几年与村干部谈好后统一签的流转合同,今年想协商降租金,村干部提出后农民不愿意,搞得他很为难,租金减不了,继续种的话“亏得实在吃不消”。
  多种思路防控风险
  针对部分粮食主产区出现的“毁约退地”现象,专家和基层干部向记者建议,应充分利用多元化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规模经营风险防控机制,防止新型经营主体“毁约退地”现象蔓延。
  一是建立完善规模经营风险防控机制。江苏省农委近日发出《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矛盾纠纷的通知》,江苏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杜海蓉等人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建立健全规模种植风险承受评估体系,引导鼓励适度规模经营,限制超大面积的规模经营,降低规模过大的经营和金融风险。
  二是完善保险政策。特别是极端灾害性气象条件下保险理赔制度,创新保险品种,探索开展目标价格、目标收入等农业保险,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多渠道、多路径有效化解规模种植风险,保障规模种植风险可控。
  三是推行“实物计租、货币兑现”模式。扬州市委农工办副主任陈家根建议,按照一定数量稻谷或小麦或玉米作为土地流转租金,并以当年水稻、玉米、小麦上市时的市场价格进行结算,即“实物计租、货币兑现”,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这种做法兼顾流转双方合理的利润收益,体现了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原则,建议全面推广。
  四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申洪源建议,各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尤其是乡、村级服务组织,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规定无论是整村、整组或农户,如果要将土地流转出去,应先在乡或村级流转部门登记备案,然后由流转部门根据耕地实际情况评估出大致的土地流转价格,供流入和流出双方参考。在流转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再组织双方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
  同时,宜对规模流入土地经营者的资质、资信进行认真审查和风险评估,促其建立风险保障基金,杜绝个别村组干部利用职权随意将集体土地强制流转出去而损害农民利益。
  免责声名:本站(中国禽病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的分享、摘录,如果文章、图片、视频等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蟹黄重金属超标?成都抽检10批次均合格
  搜牧·中国禽病网讯,秋风起,螃蟹肥。随着螃蟹销售旺季的到来,大闸蟹重金属超标的说法近日再次在网上传开。21日,记者从成都市食药监局获悉,成都市近日对市面上10批次大闸蟹进行抽检。结果显示,成都市售大闸蟹的色素和重金属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成都市食药监局研究发现,每当食品安全谣言出现,立马就会在网上出现病毒式传播。为了科学预警、及时破除食品安全谣言,成都成立了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在全国率先全面打通全市食品安全数据。
    破除谣言
    成都抽检10批次大闸蟹
    均未检出重金属超标
  又是菊黄蟹肥时,大闸蟹重金属超标的传言再次有了市场。近日,甚至还有人称食用蟹黄可能致癌。
  这一传言被成都食安检测预警数据中心采集到后,成都市食药监局迅速组织对市面上的大闸蟹开展抽检监测。为获得更为全面准确的抽检结果,成都市检研院采集了成都市范围内各大型批发市场的鲜活大闸蟹10批,包括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成都市锦江区青石桥农贸市场、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海鲜市场等。
  抽检监测项目为: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等8项人工合成色素,以及铅、镉、甲基汞、无机砷、铬5项重金属指标。
  19日,成都市食药监局通报本次抽检结果,此次结果初步表明,成都市售大闸蟹的色素和重金属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反映成都市乃至全国鲜活蟹中蟹黄的重金属含量状况,成都市食药检研院目前正在增加抽检监测的批次。成都市食药监局特别提示:消费者在购买到或在市场上发现不合格食品时,请拨打12331热线电话进行投诉或举报。
    智慧食安
    成都建立食安数据中心
    年处理6.8亿条数据
  快速采集食品安全舆情信息,迅速进行安全抽检,及时击碎谣言。这得益于成都率先探索“智慧食安”尝试。
  去年9月以来,成都市委、市政府依托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在该院原有检验检测数据基础上,整合企业信用、检验检测、网络舆情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数据,打通食药、卫计、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信息孤岛”,成立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在全国率先全面打通全市食品安全数据。
  根据创建要求并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成都积极探索食品“智慧食安”新模式,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监管工作深度融合,构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高效、公众全方位参与的现代智能化管理系统。
  目前,数据中心已经整合了来自标准化研究院7000多万条商品信息数据;来自农委、卫计委、工商局和质检局9.6万条政务数据;含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与快检在内的912万条检验数据;以及年均6.8亿条舆情数据。
  通过监测舆情信息,数据中心已击碎多个食品安全谣言,避免了引起市民恐慌。
    发现缺陷
    1到8月成都监督性抽检
    问题发现率提升8%
  数据中心首席专家、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说,数据中心除了在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检验检测以外,还有望主动发现标准中存在的缺陷。
  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院长万渝平说,数据中心通过探索智能监管模式,监管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有助于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筛查、分级、预警和防控能力。同时,可以主动发现现行标准的缺陷,定量标识企业信用水平,倒逼企业诚信守法。
  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成都监督性抽检问题发现率从2.36%提升到10.71%。哪家食品企业多次被检出问题,哪个领域问题更为严重,哪个时段什么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数据中心都可以分析出来。然后一经公布,公众就可以通过网站、APP等途径查阅相关数据。
  建设机制
  率先实施28类市场准入
  完善食安制度建设
  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上,成都率先对28类实行了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食品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并建立了蔬菜、水果等6类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在郊区14个区(市)县建立了146个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准出,并严格凭“三品一标”和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准予入市销售。同时,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豆芽、豆腐“规模化生产、准入化监管、连锁化销售”的成都模式,保证了中心城区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豆芽、豆腐制品市场占有率98%以上。
  新闻回放
  举报食品药品违法
  成都最高奖60万元
  有了机制保障,有了科技助推,食品安全还离不开社会共治。近年来,成都市一直在鼓励公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如果发现身边有食品安全问题,拨打12331投诉举报,不但可以解决问题,还可能获得最高60万元的举报奖励。今年8月,新修订的《成都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正式实施,新规将原来每起案件的奖金,由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提升至全国最高的60万元,并扩大了奖励覆盖面,进一步优化领取流程和举报人隐私保护,激活社会公众高涨的参与监督热情。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 公司资质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5 山东中农普宁药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房村工业园区     联系电话:0538-8076888

鲁ICP备13026960号     技术支持:泰安云搜网络|泰安网络公司|泰安网站优化|网站